滋心話集 第二十三卷最後一期(2017年6月)

當男孩子玩 Elsa

周峻任
香港小童群益會 註冊社工

早前,歌星楊千嬅表示兒子喜歡 Elsa(卡通片冰雪奇緣女主角)同煮飯仔,擔心兒子會變「乸型」;引起社會很大的批評。千嬅性別定型的言論和對兒子性別氣質的恐懼,我十分理解。在以異性論為主流的社會,試問又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孩子走另一條路呢?

楊千嬅後來說,「擔心還擔心」,還是決定「忠於他的選擇」,「嘗試投入他的世界」,陪他煮飯仔,「認識所有公主系列」,因為「路是他們走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支持他們走每一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性別氣質,當中可能有些人跟主流不一樣, 當中可能有些長大後發現自己是同志或跨性別。作為爸爸媽媽,作為老師社工,最重要的是聆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他可貴的特質,他是獨一無二,是可以做回自己的。正如楊千嬅後來寫到:「因為孩子喜歡煮飯仔,她有機會吃孩子親手做的蛋糕。」。

在香港現行的性教育中,我們鮮有跟孩子討論性別氣質、性傾向。我們的教材設計和分享往往都是假設孩子是異性戀。談到關於戀愛、親密關係,都會以異性戀為例子,同性戀的經驗往往被隱藏忽視。筆者認為,不論在家還是在學校,推行性教育時都應該承認現實中有不同性別氣質和不同性傾向的學生存在,性教育應照顧到他們的需要,亦讓學生看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別。

我們機構舉辦中學工作坊時,有些學校會特別邀請我們分享性傾向這議題。我們也會邀請一些同志年青人分享他們的成長經驗。我們希望年青人可以聽到同志的成長經驗,學會尊重不同人的差異。也特別希望如果班上有同志學生的,可以從這些分享中找到共鳴,感覺到互相支持。性教育,是一個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年青人學習尊重自己,也學習有同理心的尊重其他人。

有時候也會有學校邀請我們分享性健康和安全性行為。我們會示範使用安全套,這個對尊重和保護自己和伴侶十分重要。教授安全性行為,不等於是鼓勵發生性行為。年青人成長時,需要明白和尊重自己和伴侶的情感和身體,學習如何管理衝動,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性病,學習尊重不同的人。

希望我們的性教育課程可以真正照顧到不同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學生,學生可以在一個幸福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一個未婚媽媽的母親的自白 總結
修訂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