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心話集 第二十卷第二期 (2014年10月)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博士對四個青少年人故事的回應

郭勤博士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電郵: dianakwok@ied.edu.hk
網頁:https://www.eduhk.hk/main/

回應阿龍和小白的故事

一般的情況下,大人們往往會把重點放在青少年的行為後果,較少去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性慾望及親密關係的渴望。以前也見過一位高材生未婚懷孕,人們紛紛在背後嘆息,不理解這麼優秀的一位領袖生怎麼會突然變得不負責任,她直接了當告訴我其實女孩子也有性慾,也非常渴望和她喜歡的男朋友造愛,也很享受性交帶來的歡愉感。她不明白為甚麼成績好做領袖生就不可以有性的慾望?可是有時在班上,對於性的問題不敢啓齒,上課聽了性要貞潔的信息,也看了墮胎的影片,令她很反感也很內疚,避孕方法和情慾需要的知識卻得不到。我想這和現時大多數的性教育課程的推行模式有關,這幾年作為研究者,我在香港不同的青少年社群進行性教育質性研究及深入訪談。年青人告訴我他們在香港接受的性教育集中道德議題,卻很少大人正視他們在長大過程中有性慾望,有發展親密關係的需要,從而提供切實正確的性知識。有些年青人比較早體驗性的感受和慾望,叫他們壓抑,否定自己的性發展,有可能產生反效果。希望我們做一個好的建設者,做好我們的性教育,讓我們的年青人在清楚性知識及行為責任下,也能愉快地享 受性帶來的歡愉感。

回應有戀物喜好的年青人的故事

當我們遇到問題卻不知道該向何處求助時,的確會覺得十分無助。特別當問題是與性有關係時,這種無助及有口難言的感覺,則更為嚴重。原因是,社會認為性的話題是一種禁忌,大家都不會主動和開放地討論性的話題。這使得遇到性問題的青少年不但無法發聲求助,更無助於問題的處理,最終使問題持續,更有可能衍生出其它的問題。慶幸故事的案主在一位社工的網上外展工作中接觸到他,但我相信社會中還有更多的孩子也是遇到性的問題,但卻只能獨自面對。及早讓這些孩子正視和與人開放地討論自己面對的性的問題,能讓他們及早從無助感中走出來,更能讓他們及早面對自己的性的部份,好讓他們能夠重新邁步向前。

回應同志青少年的故事

有問題的不是同志,而是社會歧視和不公平的制度為同志朋友帶來很多生活障礙。很多時候,人們都抱着歧視性的態度和行為來跟同志相處,加上沒有法例保障他們的公民權,使年青同志的成長充滿着被拒絕,被否定的回憶和痛苦,更影響到他們對自己的接納程度。不能做自己,當自己也放棄自己時,是最難過的事。很多時候,成長過程如何看待自己,很大程度受着別人的態度和行為所影響,一旦有着同志這個身份,而四處遇到歧視經歷時,便很容易讓年青同志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感受和想法。作為社工或者老師,我會直接告訴他,社會歧視才是主兇,我們更應該站到年青同志的一方,有責任協助消除歧視性,在機構及學校創造尊重差異的環境,使他們的成長之路減少障礙。

整體回應

不否認性對一些朋友來說有繁衍下一代的目的,也不否定性行為要負責任,可是我們也不要忘記性對年青人來說有着更多的成長意義;不能否認主流社會對性都有着特定的偏好,但也不要對其它性喜好抱有偏見;不能否認異性戀者是大多數,也不代表我們就得漠視少數年青人不同性的表達。期望社會能以開放且接納的態度,讓不同性的表達、不同性的行為、不同性的身份都能愉快地且健康地與大家一同成長。

四個青少年人的故事(4)同志青少年 前言
修訂日期: